風濕性關節炎一般無法完全根治,但通過規范治療可有效控制癥狀、延緩關節損傷。治療方式主要有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生活方式調整、中醫治療和手術治療。

1、藥物治療
風濕性關節炎常用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如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可緩解疼痛和炎癥;抗風濕藥如甲氨蝶呤、來氟米特能延緩病情進展;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用于急性期控制炎癥。生物制劑如阿達木單抗適用于中重度患者。藥物需嚴格遵醫囑使用,避免自行調整劑量。
2、物理治療
熱敷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關節僵硬;冷敷有助于減輕急性期腫脹疼痛。超聲波治療通過高頻振動改善組織代謝,水療利用浮力減輕關節負重。康復訓練需在專業指導下進行,以保持關節活動度和肌肉力量。
3、生活方式調整
保持適度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性活動,避免爬山、跳躍等加重關節負擔的行為。控制體重可減少膝關節負荷,建議BMI維持在正常范圍。均衡飲食多攝入富含維生素D和鈣的食物,如牛奶、深綠色蔬菜。

4、中醫治療
針灸通過刺激穴位調節免疫系統,推拿可松解關節周圍軟組織粘連。中藥熏蒸利用藥物蒸汽滲透皮膚,雷火灸通過溫熱刺激改善局部微循環。需選擇正規中醫機構,避免不規范操作導致燙傷或感染。
5、手術治療
對于嚴重關節畸形或功能障礙者,可考慮滑膜切除術清除病變組織,關節置換術適用于終末期患者。術前需全面評估心肺功能,術后需嚴格康復訓練。手術治療不能根治疾病,仍需配合長期藥物控制。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需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潮濕環境誘發癥狀。定期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等指標,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及時就醫。保持樂觀心態,加入病友互助組織可獲得心理支持。建議每3-6個月復查一次,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日常可使用輔助器具如拐杖、護膝減輕關節壓力,居家環境應減少臺階等障礙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