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上起小疙瘩并伴隨瘙癢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常見的有接觸性皮炎、濕疹、蕁麻疹、毛囊炎或蟲咬性皮炎等。這些癥狀通常與皮膚屏障功能受損、過敏反應或感染有關。

接觸性皮炎多因皮膚直接接觸刺激性物質或過敏原導致,如洗滌劑、金屬飾品或植物汁液。表現為局部紅斑、丘疹伴劇烈瘙癢,避免接觸致敏物后癥狀可逐漸緩解。輕度癥狀可通過冷敷緩解,反復發作需進行斑貼試驗明確過敏原。
濕疹屬于慢性炎癥性皮膚病,與遺傳、環境干燥或免疫異常相關。皮損呈多形性,急性期以密集小水皰為主,搔抓后易滲出。日常需減少熱水燙洗,使用無刺激保濕劑修復皮膚屏障,嚴重時需在醫生指導下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膏。

蕁麻疹典型特征為風團樣皮疹,24小時內可自行消退但反復發作。常見誘因包括食物過敏、藥物反應或物理刺激。急性期可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物,慢性患者需排查潛在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
毛囊炎由細菌或真菌感染毛囊引起,表現為紅色丘疹頂端伴膿頭。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擠壓是關鍵,頑固性感染可能需外用莫匹羅星軟膏。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復發。
蟲咬性皮炎多見于夏季,蚊蟲叮咬后釋放的唾液蛋白引發過敏反應。皮疹呈紡錘形紅腫,中央可見叮咬痕跡。局部涂抹爐甘石洗劑可止癢,全身過敏反應需及時就醫。

若瘙癢持續超過兩周、皮疹擴散或出現發熱等全身癥狀,建議到皮膚科進行真菌鏡檢、血常規等檢查。日常需避免過度搔抓,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沐浴水溫不超過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