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并非兒童專屬,成人可通過接觸病毒、免疫力下降、隱性感染、護理患兒、衛生習慣差等途徑感染,表現為發熱、口腔皰疹、手足皮疹等癥狀。

1、接觸傳播:
成人接觸患者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物體后未及時洗手,柯薩奇病毒A16或腸道病毒71型可能經口鼻黏膜侵入。建議使用含氯消毒劑處理污染物,接觸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雙手至少20秒。
2、免疫波動:
熬夜、壓力或慢性疾病導致免疫力降低時,病毒更易突破防御。保持每日7小時睡眠,補充維生素C和鋅,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可增強免疫屏障。
3、隱性感染:
約30%成人感染后無癥狀但仍具傳染性。流行季節避免親吻嬰幼兒,分餐制可減少病毒傳播。出現不明口腔潰瘍時需警惕,可用康復新液漱口緩解癥狀。
4、護理傳染:
照護患病兒童時,處理糞便、擦拭口水的行為易造成感染。護理時佩戴醫用口罩和手套,患兒衣物需60℃以上熱水浸泡消毒,玩具每日用次氯酸鈉擦拭。
5、病理反應:
成人感染可能與糖尿病、HIV等基礎疾病有關,通常伴隨高熱、指甲脫落等重癥表現。利巴韋林、干擾素噴霧等抗病毒藥物可用于治療,嚴重心肌炎需ECMO支持。

發病期間選擇溫涼的燕麥粥、蒸蛋羹等軟質食物,避免辛辣刺激。保持皮膚清潔可涂抹爐甘石洗劑止癢,恢復期建議練習八段錦改善循環。出現持續高熱、肢體抖動等神經系統癥狀需立即就醫,妊娠期感染可能增加流產風險需特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