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尿失禁部分患者可自愈,但多數需干預改善。產后尿失禁主要與盆底肌松弛、分娩損傷、激素變化等因素相關,其恢復程度取決于損傷嚴重程度及康復措施。

輕度壓力性尿失禁可能隨盆底肌自然修復逐漸緩解,常見于順產輕微撕裂或剖宮產產婦。產后6周內避免提重物、減少咳嗽等腹壓增加行為,配合凱格爾運動每日3組,每組10次收縮可加速恢復。部分患者伴隨尿道括約肌功能減退,表現為打噴嚏、跳躍時漏尿,需持續鍛煉3-6個月觀察效果。

中重度癥狀多與產程過長、胎兒過大或器械助產相關。盆底肌群嚴重撕裂或神經損傷時,可能出現急迫性尿失禁尿急伴控制困難。此類情況需結合生物反饋治療,通過電極刺激喚醒休眠肌纖維。臨床常用盆底磁刺激儀每周2次治療,連續6周可提升控尿能力30%-50%。
合并膀胱膨出或直腸膨出者自愈率顯著降低。當出現行走時漏尿、長期使用護墊時,提示存在盆腔器官脫垂,需經陰道超聲評估缺損程度。改良曼氏手術陰道前后壁修補術或尿道中段懸吊術適用于保守治療無效患者,術后控尿成功率可達80%以上。

建議產后42天篩查時完成盆底肌力評估,肌力≤3級者應啟動專業康復。哺乳期結束仍存在漏尿癥狀需排除隱性尿瘺,必要時進行尿動力學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