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動脈狹窄主要表現為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皮膚溫度降低、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皮膚顏色改變等癥狀。下肢動脈狹窄可能與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炎、糖尿病血管病變、外傷等因素有關。

1、間歇性跛行
間歇性跛行是下肢動脈狹窄的典型癥狀,患者在行走一段距離后出現下肢肌肉疼痛、痙攣或無力感,休息后可緩解。疼痛多發生在小腿后側,嚴重時累及大腿或臀部。癥狀的嚴重程度與狹窄程度相關,輕度狹窄可能僅在劇烈運動后出現,重度狹窄則短距離行走即可誘發。
2、靜息痛
靜息痛提示下肢動脈狹窄已進展至較嚴重階段,患者在休息時出現持續性下肢疼痛,夜間尤為明顯。疼痛多位于足部或腳趾,常因缺血導致組織缺氧引起?;颊叱P柘麓够贾詼p輕疼痛,長期可導致下肢水腫和皮膚改變。
3、皮膚溫度降低
下肢動脈狹窄會導致患肢遠端血供減少,表現為皮膚溫度較對側明顯降低。觸摸時可感覺患肢發涼,溫度差異在寒冷環境中更為明顯。溫度變化通常從足部開始,隨著病情進展可向上延伸至小腿。

4、足背動脈搏動減弱
體格檢查可發現患側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完全消失,這是下肢動脈狹窄的重要體征。檢查時應對比雙側足背動脈搏動強度,同時可觸及脛后動脈評估血流情況。動脈搏動完全消失提示血管嚴重狹窄或閉塞。
5、皮膚顏色改變
下肢動脈狹窄可引起患肢皮膚顏色異常,早期可表現為蒼白,隨著缺血加重出現發紺。嚴重缺血時足部可出現暗紅色或紫黑色改變,提示組織瀕臨壞死。皮膚還可出現干燥、脫屑、毛發脫落等營養性改變。

下肢動脈狹窄患者應注意保持足部清潔干燥,避免外傷和感染。適度運動有助于促進側支循環建立,但應避免過度勞累??刂蒲獕骸⒀呛脱綄ρ泳彶∏檫M展很重要。戒煙是必要的,吸煙會加重血管收縮和動脈硬化。飲食上應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攝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比例。定期進行血管檢查,遵醫囑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或進行血管介入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