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粘連可通過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腹腔鏡檢查、病史詢問等方式診斷。腸粘連多由腹部手術、腹腔感染、外傷等因素引起,典型表現為腹痛、腹脹、排便異常等。

1、體格檢查
醫生通過觸診腹部判斷是否存在壓痛、反跳痛或肌緊張等腹膜刺激征。聽診腸鳴音減弱或消失提示可能存在腸梗阻。腹部叩診可發現鼓音區域擴大,這些體征結合病史可初步判斷腸粘連可能性。
2、影像學檢查
腹部X線平片能顯示腸管擴張、氣液平面等腸梗阻征象。CT掃描可清晰呈現粘連索帶的位置和范圍,還能發現腸壁增厚、腸系膜脂肪密度增高等間接征象。超聲檢查對判斷腸管蠕動和腹腔積液有一定幫助。
3、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檢查可發現白細胞升高提示感染可能。電解質檢測能反映嘔吐或腸梗阻導致的水電解質紊亂。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等炎癥指標升高往往提示存在腹腔炎癥反應。

4、腹腔鏡檢查
腹腔鏡是診斷腸粘連的金標準,能直接觀察粘連部位、范圍和嚴重程度。檢查同時可進行粘連松解治療。但需全身麻醉,存在一定創傷性,多用于診斷困難或需手術治療的情況。
5、病史詢問
詳細詢問既往腹部手術史、腹腔感染史和外傷史對診斷至關重要。了解腹痛性質、持續時間、加重緩解因素等癥狀特點,結合其他檢查結果可提高診斷準確性。

懷疑腸粘連時應避免劇烈運動和腹部按摩,飲食選擇低渣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少食多餐。可適當熱敷腹部緩解疼痛,但出現持續腹痛、嘔吐、排便停止等癥狀需立即就醫。術后患者應早期下床活動預防粘連形成,康復期可遵醫囑使用透明質酸鈉等防粘連藥物。定期復查腹部超聲監測病情變化,必要時需手術松解嚴重粘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