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萎縮需要檢查婦科檢查、激素水平檢測、陰道分泌物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外陰萎縮可能與雌激素水平下降、外陰硬化性苔蘚、外陰營養不良、炎癥刺激、免疫系統異常等因素有關,建議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1、婦科檢查
婦科檢查是診斷外陰萎縮的首要步驟,醫生通過視診和觸診評估外陰皮膚黏膜的色澤、彈性、萎縮程度及有無皸裂或潰瘍。檢查時會觀察大陰唇、小陰唇、陰蒂等結構是否出現變薄、皺縮或粘連,同時排除外陰白斑、苔蘚樣變等伴隨病變。對于合并陰道萎縮的患者,需同步檢查陰道壁是否充血或狹窄。
2、激素水平檢測
通過抽血檢測雌二醇、促卵泡激素等性激素水平,判斷是否存在絕經期或卵巢功能衰退導致的雌激素缺乏。雌激素水平降低會導致外陰上皮細胞糖原減少,陰道pH值升高,引發萎縮性改變。青春期前女童或哺乳期女性出現外陰萎縮時,也需排查內分泌異常。
3、陰道分泌物檢查
取陰道或外陰分泌物進行顯微鏡檢及培養,鑒別是否合并細菌性陰道病、念珠菌感染等炎癥。長期慢性炎癥刺激可加速外陰萎縮進程,而萎縮的黏膜又易繼發感染。檢查結果可指導針對性抗感染治療,避免反復抓撓加重皮膚損傷。

4、組織病理學檢查
對外陰可疑病變部位進行活檢,通過顯微鏡觀察表皮厚度、膠原纖維變性及淋巴細胞浸潤情況,明確是否為外陰硬化性苔蘚、扁平苔蘚等特異性病變。該檢查能鑒別萎縮是否伴隨癌前病變,尤其針對藥物治療無效或出現色素脫失的患者。
5、影像學檢查
盆腔超聲或MRI可用于評估卵巢形態及子宮內膜厚度,輔助判斷雌激素缺乏的病因。對于幼女外陰萎縮,需排查腎上腺或中樞神經系統病變。中老年患者若合并排尿困難,可能需尿動力學檢查排除尿道萎縮牽連。

日常需避免使用堿性洗劑清潔外陰,選擇純棉透氣內褲減少摩擦刺激。可遵醫囑局部涂抹雌激素軟膏改善黏膜營養狀態,但禁止長期自行使用。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E及優質蛋白,適度進行盆底肌鍛煉增強局部抵抗力。合并糖尿病或自身免疫疾病者需積極控制原發病,定期復查防止惡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