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皮炎可通過避免接觸過敏原、外用藥物護理、口服抗組胺藥物、局部冷敷、光療等方式治療。過敏性皮炎通常由花粉塵螨過敏、食物過敏、化學物質刺激、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異常等原因引起。

1、避免過敏原:
明確并遠離致敏物質是防治基礎。常見過敏原包括動物皮屑、金屬鎳鉻、染發劑中的對苯二胺。建議進行斑貼試驗或血清IgE檢測鎖定過敏源,居家使用防螨床品,選擇無香料護膚品。
2、外用藥物護理:
急性期滲出可用3%硼酸溶液濕敷,亞急性期選用氧化鋅軟膏保護皮損。糖皮質激素類藥膏如丁酸氫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適用于非面部皮損,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軟膏可用于面部薄嫩部位。

3、口服抗組胺藥:
第二代抗組胺藥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能緩解瘙癢和紅腫,嗜睡副作用較輕。嚴重病例可短期聯用第一代藥物如撲爾敏增強效果,夜間服用有助于改善睡眠質量。
4、局部冷敷處理:
急性發作時用4-6層紗布浸冷藏生理鹽水敷患處,每次15分鐘降低皮膚溫度。避免抓撓導致繼發感染,修剪指甲并佩戴棉質手套,兒童患者可臨時使用抗癢貼片。
5、紫外線光療:
窄譜UVB照射適用于慢性頑固性皮炎,每周2-3次逐步增加劑量。需在專業皮膚科監測下進行,配合潤膚劑使用,禁忌用于光敏感體質或皮膚癌高危人群。

日常需穿著純棉寬松衣物減少摩擦刺激,沐浴水溫控制在37℃以下并使用無皂基清潔劑。飲食避免已知過敏食物如海鮮、堅果,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歐米伽3脂肪酸。適度游泳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增強皮膚屏障功能,運動后及時沖洗汗液。建立皮膚護理日記記錄發作誘因,隨身攜帶醫用警示卡注明過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