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癥和恐懼癥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苯二氮?類藥物及β受體阻滯劑三類。藥物選擇需根據癥狀類型、嚴重程度及個體差異綜合評估,需在精神科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是首選藥物,通過調節大腦神經遞質水平改善焦慮癥狀。常用藥物包括舍曲林、帕羅西汀和艾司西酞普蘭,這類藥物需持續服用2-4周才能顯效,可能出現惡心、頭痛等初期副作用。

苯二氮?類藥物適用于急性焦慮發作的短期控制,能快速緩解心悸、顫抖等軀體癥狀。地西泮、阿普唑侖是典型代表,但長期使用可能產生依賴性和耐受性,通常不建議連續使用超過4周。
β受體阻滯劑如普萘洛爾主要用于緩解恐懼癥伴隨的生理反應,通過阻斷腎上腺素受體減輕心慌、手抖等表現。該類藥物對單純心理癥狀改善有限,多用于特定場合的預防性用藥。

部分難治性病例可能需要聯合用藥方案,如米氮平、喹硫平等具有抗焦慮作用的抗抑郁藥。藥物調整期間需定期復診評估療效,配合認知行為治療能顯著提高遠期預后。出現嚴重藥物不良反應或癥狀加重時應立即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