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脫皮是皮膚角質層異常脫落的常見現象,多數情況與外界刺激或輕微皮膚病相關。治療可通過保濕護理、藥物干預、病因管理等方式改善,通常由皮膚干燥、接觸性皮炎、真菌感染、維生素缺乏或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保濕護理是基礎干預手段。選擇含尿素、神經酰胺或甘油成分的護手霜,每日多次涂抹,尤其在洗手后立即使用。避免頻繁接觸洗滌劑、酒精洗手液等刺激性物質,必要時佩戴防護手套。
接觸性皮炎引發的脫皮需消除過敏原。常見致敏物質包括鎳金屬、橡膠制品或某些化妝品成分。局部瘙癢明顯時可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質激素藥膏如氫化可的松乳膏,合并滲出時配合氧化鋅軟膏。

真菌感染需抗真菌治療。皮膚癬菌感染表現為環狀紅斑伴脫屑,可外用聯苯芐唑乳膏或特比萘芬凝膠。合并甲板增厚、發黃時提示甲癬,需口服伊曲康唑進行系統治療。
營養缺乏需針對性補充。維生素B族缺乏可能導致掌跖角化異常,建議增加全谷物、動物肝臟攝入,必要時服用復合維生素B制劑。鋅元素缺乏可表現為指緣脫皮,可通過牡蠣、瘦肉等食物補充。
遺傳性掌跖角化癥需長期管理。此類患者手掌足底角質層異常增厚,需定期使用含水楊酸或乳酸的去角質產品,避免機械摩擦刺激。冬季加重時可配合封包療法。

若脫皮持續超過2周,伴隨紅腫、疼痛、膿皰或全身癥狀,需排除銀屑病、濕疹等皮膚病,建議至皮膚科進行真菌鏡檢或皮膚活檢。兒童反復脫皮需警惕川崎病等全身性疾病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