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癌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主要影響包括局部組織破壞、功能障礙及全身健康。其危害程度與腫瘤分期、治療時機密切相關。

局部組織破壞
牙齦癌早期可表現為牙齦潰瘍或腫塊,隨著進展會侵蝕頜骨導致牙齒松動脫落。中晚期可能侵犯鄰近結構如舌體、頰黏膜,甚至穿透下頜骨引發病理性骨折。病灶表面易出現壞死、出血,伴隨頑固性疼痛。
功能障礙
腫瘤侵犯咀嚼肌群時會造成張口受限,影響進食功能。舌根或軟腭受累可能導致言語不清。部分患者因疼痛反射出現吞咽困難,長期可導致營養不良。晚期病例可能出現氣道壓迫癥狀。

全身性影響
癌細胞轉移至頸部淋巴結會形成固定質硬包塊,遠處轉移常見于肺、肝等臟器。腫瘤消耗可引發貧血、低蛋白血癥等惡病質表現。治療期間放療可能引起口干、味覺改變,化療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
心理社會影響
面部外形改變和語言功能受損易引發社交恐懼,約45%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癥狀。部分患者因長期治療中斷工作,產生經濟壓力。

早期病例通過手術聯合放療5年生存率可達60-70%,但晚期預后較差。建議出現牙齦潰瘍超2周不愈、不明原因牙齒松動時,盡早就診口腔頜面外科進行活檢檢查。治療需多學科協作,術后需定期隨訪防止復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