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發燒后起紅疹可能是幼兒急疹,也可能是風疹、麻疹、猩紅熱或藥物過敏反應。幼兒急疹多見于6-18個月嬰幼兒,表現為高熱3-5天后熱退疹出;風疹疹子呈淡紅色且伴耳后淋巴結腫大;麻疹有柯氏斑和全身斑丘疹;猩紅熱出現楊梅舌和彌漫性紅疹;藥物過敏多與用藥史相關。

1、幼兒急疹
人類皰疹病毒6型感染是主要病因,特征為突發39℃以上高熱,持續3-5天后體溫驟降,隨即出現玫瑰色斑丘疹,從軀干向四肢擴散,疹間皮膚正常。患兒通常精神狀態良好,血常規顯示淋巴細胞增高。無須特殊治療,可物理降溫,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抓撓。若出現驚厥需及時就醫。
2、風疹
風疹病毒感染引起,前驅期有低熱和上呼吸道癥狀,24小時內出現淡紅色斑疹,始于面部后蔓延全身,伴有耳后及枕部淋巴結腫大。孕婦感染可能導致胎兒畸形。確診需血清學檢測,治療以對癥為主,患兒需隔離至疹退后5天。接種麻腮風疫苗可有效預防。
3、麻疹
麻疹病毒經飛沫傳播,初期表現為高熱、咳嗽、結膜炎,口腔柯氏斑具有診斷意義,發病3-4天后出現紅色斑丘疹,自上而下擴散可融合成片。可能并發肺炎或腦炎。確診后隔離治療,補充維生素A可減輕癥狀。我國實施麻疹疫苗免費接種程序。

4、猩紅熱
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表現為突發高熱、咽痛,12-48小時內出現彌漫性針尖大小紅疹,壓之褪色,可見帕氏線及楊梅舌。可能引發急性腎小球腎炎。需青霉素類藥物治療10天完成療程,接觸者應醫學觀察7天。恢復期可能出現脫皮現象。
5、藥物過敏
解熱鎮痛藥或抗生素等藥物可能引發遲發型過敏反應,表現為多形性紅斑或蕁麻疹樣皮疹,多伴瘙癢。常見致敏藥物包括青霉素、頭孢類抗生素。需停用可疑藥物,必要時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嚴重過敏反應需腎上腺素搶救。用藥前應詳細詢問過敏史。

家長發現嬰兒發熱出疹時應記錄體溫變化和皮疹形態,避免擅自用藥。保持室內通風,穿著棉質透氣衣物,用溫水擦拭皮膚。母乳喂養可繼續,已添加輔食者選擇清淡流食。若出現皮疹持續擴散、嗜睡、拒食、呼吸急促等情況,應立即前往兒科或感染科就診。疫苗接種是預防部分出疹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