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汗腺炎可通過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病理活檢及鑒別診斷等方式確診。化膿性汗腺炎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疼痛性結節、膿腫及竇道形成。

1、臨床表現
醫生會觀察皮膚病變的典型特征,如腋窩、腹股溝等大汗腺分布區域出現紅色疼痛性結節,后期可能破潰形成膿腫或竇道。病變常對稱分布,伴有膿性分泌物和瘢痕形成。患者可能主訴反復發作的疼痛和局部不適,病程超過數月。
2、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可能顯示白細胞計數升高,提示存在感染或炎癥。C反應蛋白和血沉等炎癥指標可能升高。膿液培養可幫助明確是否存在細菌感染,常見病原體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等。
3、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可評估皮下膿腫的范圍和深度,幫助判斷病變嚴重程度。對于深部或復雜病例,可能進行MRI檢查以明確竇道走向和周圍組織受累情況,為手術治療提供依據。

4、病理活檢
對于不典型病例,可能需要進行皮膚活檢。病理檢查可見毛囊角化過度、毛囊破裂、毛囊周圍炎癥細胞浸潤等特征性改變。晚期可見纖維化和瘢痕形成,有助于與其他皮膚病鑒別。
5、鑒別診斷
需要與癤病、皮膚結核、放線菌病、克羅恩病相關皮膚病變等相鑒別。醫生會結合病史、臨床表現和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類似癥狀的疾病。

確診化膿性汗腺炎后,患者應注意保持患處清潔干燥,避免擠壓和摩擦病變部位。穿著寬松透氣的棉質衣物有助于減少局部刺激。控制體重和戒煙可能改善病情。飲食上應避免高糖高脂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和蛋白質有助于皮膚修復。定期隨訪和規范治療對控制病情進展至關重要,嚴重者可能需要長期藥物控制或手術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