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左側脈絡叢囊腫是一種超聲檢查中常見的胎兒發育異常表現,指胎兒腦部左側脈絡叢區域出現充滿液體的囊性結構。多數情況下屬于良性生理性改變,孕中晚期可自然消退,少數可能與染色體異常相關。

脈絡叢是腦脊液產生的重要結構,囊腫形成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孕早期脈絡叢分泌腦脊液過程中局部液體滯留形成小囊泡;胎兒發育過程中血管通透性改變導致液體滲出;部分病例與18-三體綜合征等染色體異常相關。超聲特征表現為左側側腦室脈絡叢區域出現邊界清晰的圓形無回聲區,直徑多小于10毫米。

臨床處理需結合多項指標綜合評估:單純性左側脈絡叢囊腫不伴其他異常時,建議動態觀察,每4周復查超聲監測變化;合并其他超聲軟指標如心室強光點、鼻骨缺失或高齡孕婦,需通過無創DNA檢測或羊水穿刺排除染色體異常;囊腫直徑超過15毫米或進行性增大時,需進行胎兒腦部MRI檢查評估神經系統發育。

約90%的孤立性脈絡叢囊腫在孕28周前可自行吸收,不影響胎兒智力發育。僅當伴隨其他異常表現時才需考慮病理因素,此時需由產前診斷中心進行多學科會診。孕婦應保持規律產檢,避免過度焦慮,囊腫未吸收者建議新生兒期進行顱腦超聲隨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