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癲癇是一種由腦部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的慢性神經系統疾病,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抽搐、意識障礙或行為異常。小兒癲癇的病因主要有遺傳因素、圍產期損傷、腦部感染、代謝異常、腦發育畸形等。發作形式多樣,需通過腦電圖和影像學檢查確診,多數患兒經規范治療可控制發作。

1、遺傳因素
部分小兒癲癇與基因突變或家族遺傳相關,如Dravet綜合征、良性家族性新生兒驚厥等。這類患兒常有癲癇家族史,發作可能始于嬰兒期。基因檢測有助于明確診斷,治療需根據具體綜合征類型選擇抗癲癇藥物,避免誘發因素如發熱、閃光刺激等。
2、圍產期損傷
缺氧缺血性腦病、產傷、早產低體重等圍產期問題可能導致腦損傷,進而引發癲癇?;純嚎赡艹霈F局灶性發作或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除抗癲癇藥物外,需結合神經修復治療和康復訓練,定期評估發育里程碑。
3、腦部感染
細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后可能遺留癲癇灶。這類患兒發作形式復雜,常伴有發熱、精神行為異常。急性期需積極控制感染,后期需長期服用左乙拉西坦、奧卡西平等抗癲癇藥物預防復發。

4、代謝異常
低血糖、低鈣血癥、維生素B6依賴癥等代謝紊亂可誘發癲癇發作。這類患兒多有喂養困難、發育遲緩等表現。需通過血液生化檢查明確病因,針對性補充營養素或調整飲食結構,同時短期使用抗驚厥藥物控制癥狀。
5、腦發育畸形
皮質發育不良、腦裂畸形等結構性病變是藥物難治性癲癇的常見原因?;純撼1憩F為早發性頑固發作,腦MRI可顯示異常。治療需聯合多種抗癲癇藥物,部分病例需評估手術切除致癇灶的可行性。

小兒癲癇患兒需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疲勞和情緒激動。飲食應均衡營養,適當增加富含鎂和維生素B6的食物如香蕉、全谷物。家長需記錄發作日記,定期隨訪調整治療方案。避免擅自停藥或更改劑量,發作時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跌倒咬傷。多數患兒通過規范治療可正常入學,社會應消除對癲癇患兒的歧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