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氣虛可通過尿液檢查、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中醫四診、激素水平檢測等方式診斷。
1、尿液檢查:
尿常規可發現蛋白尿或尿比重異常,24小時尿蛋白定量能評估腎臟濾過功能。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對早期腎損傷敏感,尿沉渣鏡檢可觀察管型等病理成分。

2、血液檢查:
血肌酐和尿素氮反映腎小球濾過率,電解質檢測可發現鈉鉀代謝紊亂。血β2微球蛋白測定較肌酐更早提示腎功能異常,尿酸水平升高可能伴隨腎小管損傷。
3、影像學檢查:
腎臟B超觀察器官形態結構異常,CT檢查能發現結石或占位性病變。靜脈腎盂造影評估尿路通暢性,放射性核素腎圖檢測分腎功能。

4、中醫四診:
望診觀察面色黧黑或眼瞼浮腫,聞診辨別口中有無尿味。問診收集腰膝酸軟、夜尿頻多等主訴,切診判斷尺脈沉弱等脈象特征。
5、激素水平檢測:
促紅細胞生成素測定輔助診斷腎性貧血,甲狀旁腺激素異常提示鈣磷代謝障礙。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檢測評估內分泌功能,抗利尿激素測定反映水液調節能力。

日常可食用山藥、黑芝麻、核桃等補腎食材,練習八段錦中"兩手攀足固腎腰"動作,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定期監測血壓血糖,控制每日鹽分攝入不超過5克,保持每周3次以上有氧運動。冬季注意腰部保暖,忌食生冷寒涼食物,適當艾灸關元、腎俞等穴位。癥狀持續加重需復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必要時進行腎穿刺活檢明確病理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