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悶堵需要做耳內鏡檢查、純音測聽、聲導抗測試、顳骨CT、前庭功能檢查等。耳朵悶堵可能與耵聹栓塞、分泌性中耳炎、突發性耳聾、梅尼埃病、咽鼓管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建議及時到耳鼻喉科就診明確病因。

1、耳內鏡檢查
耳內鏡可直接觀察外耳道及鼓膜狀態,判斷是否存在耵聹栓塞、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檢查時醫生會將直徑約2.7毫米的內鏡輕柔置入耳道,全程無創,兒童亦可耐受。若發現外耳道深部褐色團塊,多提示耵聹栓塞;鼓膜呈琥珀色伴氣泡則為分泌性中耳炎典型表現。
2、純音測聽
通過不同頻率的純音測試聽力閾值,能客觀評估耳悶是否伴隨聽力下降。測試時患者需在隔音室內佩戴耳機,對聽到的聲響做出反饋。傳導性耳聾者骨導正常氣導下降,感音神經性耳聾則兩者均下降。突發性耳聾患者常見單側重度高頻聽力損失。
3、聲導抗測試
該檢查通過改變外耳道壓力評估中耳功能,對鑒別分泌性中耳炎具有特異性。鼓室導抗圖呈B型平坦曲線提示中耳積液,C型曲線說明咽鼓管功能障礙。測試時會感受到耳道氣壓輕微變化,但不會引起疼痛,嬰幼兒需在睡眠狀態下完成檢測。

4、顳骨CT
高分辨率CT可顯示中耳、內耳細微結構,排查膽脂瘤、聽骨鏈中斷等器質性病變。檢查前需去除金屬飾品,掃描時保持靜止。若顯示鼓室軟組織影伴聽小骨侵蝕,需警惕中耳膽脂瘤;前庭導水管擴大則可能為梅尼埃病的影像學特征。
5、前庭功能檢查
通過眼震電圖、視頻頭脈沖試驗評估平衡功能,適用于伴隨眩暈的耳悶患者。檢查時需佩戴特殊眼罩記錄眼球運動,可能誘發短暫眩暈感。梅尼埃病發作期可見患側前庭功能減退,而耳石癥患者多表現為特定體位誘發的特征性眼震。

日常應避免頻繁掏耳,游泳時使用防水耳塞防止外耳道進水。出現耳悶持續超過三天或伴隨耳鳴、眩暈時,須及時就醫。乘坐飛機或潛水前后可通過咀嚼口香糖促進咽鼓管開放,高血壓患者需控制血壓以減少內耳供血不足風險。確診為分泌性中耳炎者可嘗試捏鼻鼓氣法促進中耳通氣,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期間禁用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