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悶需要檢查的項目主要有耳鏡檢查、純音測聽、聲導抗測試、顳骨CT、前庭功能檢查等。耳悶可能由耵聹栓塞、中耳炎、梅尼埃病、咽鼓管功能障礙、聽神經瘤等因素引起,建議及時就醫明確病因。

1、耳鏡檢查
耳鏡檢查可直接觀察外耳道及鼓膜狀態,判斷是否存在耵聹栓塞、鼓膜穿孔、中耳積液等問題。檢查時醫生會使用耳鏡或視頻耳內鏡放大耳部結構,若發現外耳道異物或炎癥需及時處理。該檢查無創快捷,是耳悶患者的首選篩查項目。
2、純音測聽
純音測聽通過不同頻率聲音刺激評估聽力閾值,可鑒別傳導性聾與感音神經性聾。耳悶伴隨聽力下降時,測試結果能提示病變位于外耳、中耳或內耳。檢查需在隔音室佩戴耳機完成,對梅尼埃病、噪聲性聾等內耳疾病有重要診斷價值。
3、聲導抗測試
聲導抗測試通過測量鼓膜對聲波的反射情況,評估中耳功能狀態。鼓室壓圖可顯示咽鼓管是否通暢,鐙骨肌反射能判斷聽骨鏈活動度。該檢查對分泌性中耳炎、耳硬化癥等中耳病變具有特異性,兒童患者需配合完成。

4、顳骨CT
顳骨CT能清晰顯示中耳、內耳骨性結構及周圍組織關系,對聽神經瘤、膽脂瘤等占位性病變診斷率較高。掃描可發現常規檢查難以觀察的微小病灶,三維重建技術有助于術前評估。孕婦及嬰幼兒需謹慎選擇放射性檢查。
5、前庭功能檢查
前庭功能檢查通過眼震電圖、冷熱試驗等評估平衡系統,適用于耳悶伴眩暈患者。可鑒別梅尼埃病、前庭神經炎等內耳疾病,檢查過程中可能出現短暫頭暈癥狀。測試前需結合病史排除中樞性眩暈。

耳悶患者日常應避免用力擤鼻、潛水等增加耳壓的行為,保持耳道干燥清潔。飲食注意限制高鹽食物以減少內淋巴積水風險,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營養神經。若伴隨耳鳴、眩暈等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出現聽力驟降、面癱等表現,須立即就診耳鼻喉科進一步排查。定期復查聽力對于慢性中耳炎等長期病變尤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