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狀紅斑狼瘡的癥狀主要表現為皮膚損害,典型特征包括邊界清晰的盤狀紅斑、鱗屑附著及萎縮性瘢痕,好發于面部、頭皮等日光暴露部位。癥狀發展可分為早期紅斑期、活動性皮損期和慢性瘢痕期三個階段。

1、盤狀紅斑:
早期表現為邊界清楚的圓形或橢圓形紅斑,直徑1-10厘米不等,表面覆有黏著性鱗屑。紅斑多呈對稱分布,常見于顴骨、鼻梁、耳廓等部位,日光暴曬后皮損加重。紅斑基底可見毛囊角栓,剝離鱗屑后可見地毯釘樣突起。
2、鱗屑附著:
進展期皮損表面覆蓋灰白色或黃褐色鱗屑,鱗屑厚實且緊密黏附,強行剝離可能導致點狀出血。部分患者鱗屑下方可見毛細血管擴張,皮損邊緣可能出現色素沉著帶。頭皮受累時可導致永久性脫發。
3、皮膚萎縮:

慢性期皮損中央出現萎縮性改變,表現為表皮變薄、皮下組織凹陷,形成瓷白色瘢痕。萎縮區域常伴毛細血管擴張和色素脫失,邊緣持續存在活動性紅斑。瘢痕部位汗腺和毛囊永久性破壞。
4、黏膜損害:
約25%患者伴口腔黏膜損害,多見于硬腭、頰黏膜等部位。表現為邊界清楚的糜爛或潰瘍,表面覆有白色角化邊緣,周圍繞以紅暈。黏膜損害可能先于皮膚癥狀出現,愈合后遺留萎縮性瘢痕。
5、全身癥狀:
約5-10%患者可能發展為系統性紅斑狼瘡,出現發熱、關節痛、乏力等全身癥狀。皮損廣泛分布或位于耳廓者轉化風險較高。部分患者伴有雷諾現象或光敏感,但腎臟、血液系統受累罕見。

盤狀紅斑狼瘡患者需嚴格防曬,選擇SPF50+廣譜防曬霜并配合物理遮擋。日常宜穿著防曬衣物、戴寬檐帽,避免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紫外線強烈時段外出。飲食建議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抗氧化物質豐富的深色蔬果,限制光敏性食物如芹菜、無花果等攝入。保持規律作息,戒煙并控制酒精攝入,適度進行瑜伽、游泳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改善免疫調節。皮損部位避免搔抓摩擦,使用溫和無刺激的保濕劑維持皮膚屏障功能,定期隨訪監測病情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