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膜穹窿是結膜在眼球與眼瞼交界處形成的凹陷結構,分為上穹窿和下穹窿,主要功能包括潤滑眼球、儲存淚液和協助眼瞼運動。

1、解剖位置:
結膜穹窿位于瞼結膜與球結膜的移行區域,上穹窿距角膜緣約8-10毫米,下穹窿距角膜緣約6-8毫米。該結構通過疏松結締組織與眶內組織相連,使眼球能自由轉動而不受牽拉。
2、生理功能:
穹窿部結膜富含杯狀細胞和副淚腺,每日分泌約3微升黏液成分,與淚液共同形成淚膜。其特殊褶皺結構可儲存約7-10微升淚液,在眨眼時均勻涂布于角膜表面,維持眼表濕潤。
3、臨床意義:

眼科手術常選擇穹窿部作為切口入路,如白內障手術的結膜切口。此處血管分布較少,術后出血風險低,且愈合后瘢痕隱蔽。異物也易滯留于此,需用棉簽翻轉檢查。
4、常見病變:
過敏性結膜炎易引起穹窿部濾泡增生,沙眼可導致穹窿粘連。化學傷后穹窿縮短可能造成瞼球粘連,需用玻璃棒分離。長期佩戴隱形眼鏡可能引發穹窿部乳頭增生。
5、檢查方法:
檢查上穹窿需拇指輕壓瞼板上緣并向上牽拉,下穹窿檢查則向下牽拉下瞼。裂隙燈下可見穹窿血管呈放射狀分布,充血時提示結膜炎癥。深部腫瘤可通過CT或MRI評估浸潤范圍。

日常應注意避免用力揉眼以防穹窿損傷,游泳時佩戴護目鏡減少化學刺激。出現持續眼紅、異物感或分泌物增多時,建議及時眼科就診。維生素A缺乏可能引起穹窿部結膜干燥斑畢脫斑,需加強深色蔬菜攝入。隱形眼鏡佩戴者應定期做眼表檢查,確保鏡片邊緣不超過穹窿范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