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潰爛發臭可能由汗腺感染、真菌感染、過敏反應、糖尿病并發癥、淋巴系統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局部清潔、抗感染治療、血糖控制、手術引流等方式改善。

1、汗腺感染:
腋下分布大量頂泌汗腺,分泌物被細菌分解易產生異味。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體侵入汗腺可引發化膿性汗腺炎,表現為紅腫疼痛伴黃色膿液滲出。日常需用氯己定溶液清洗患處,嚴重時需口服頭孢氨芐或外用莫匹羅星軟膏抗感染。
2、真菌感染:
念珠菌或表皮癬菌感染會導致腋窩皮膚浸漬發白,伴隨奶酪樣分泌物和酸腐氣味。可能與長期穿不透氣衣物、免疫力低下有關。建議每日使用酮康唑洗劑清洗,局部涂抹特比萘芬乳膏,保持患處干燥通風。

3、接觸性皮炎:
止汗劑、脫毛膏等化學刺激物可能引發皮膚屏障損傷,出現糜爛滲出并繼發感染。典型表現為邊界清晰的紅斑、水皰,伴有燒灼感。需立即停用致敏產品,外用氫化可的松軟膏緩解炎癥,合并感染時加用夫西地酸乳膏。
4、糖尿病相關:
血糖控制不佳者易繼發腋下膿腫,可能與高糖環境促進細菌繁殖有關。患者常伴多飲多尿癥狀,潰爛創面難以愈合。需監測血糖并使用胰島素調控,同時進行創面清創換藥,必要時行膿腫切開引流術。
5、淋巴系統病變:
淋巴水腫或霍奇金淋巴瘤可能導致腋下皮膚破潰,淋巴液滲出產生特殊腥臭味。常見單側腋窩無痛性腫大,伴隨低熱盜汗。需通過淋巴結活檢明確診斷,根據病情選擇放療或CHOP方案化療。

保持腋窩清潔干燥是預防潰爛的基礎措施,建議選擇棉質透氣衣物,避免使用堿性肥皂過度清潔。日常可補充維生素C增強皮膚修復能力,血糖異常者需限制高糖飲食。出現持續潰爛、發熱或淋巴結腫大時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擠壓或使用偏方處理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