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早期癥狀主要有低熱、頭痛、乏力、食欲不振以及被咬傷部位異常感覺。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被感染動物咬傷傳播,一旦發病死亡率極高,需立即就醫。

1、低熱
早期患者可能出現持續低熱,體溫一般在37.5-38.5攝氏度之間。這種低熱通常伴隨全身不適感,容易被誤認為普通感冒。低熱是機體對病毒感染的免疫反應表現,此時病毒已在神經系統中開始復制。
2、頭痛
頭痛是狂犬病早期常見癥狀,表現為持續性鈍痛或搏動性疼痛。頭痛部位多在前額或全頭部,程度從輕度到中度不等。這種頭痛與病毒侵入中樞神經系統有關,常規止痛藥物效果不佳。
3、乏力
患者會感到明顯疲勞和全身無力,即使充分休息也難以緩解。乏力程度逐漸加重,可能影響日常活動能力。這是病毒影響神經系統和肌肉系統的早期表現,隨著病情發展會進一步惡化。

4、食欲不振
早期患者可能出現明顯的食欲下降甚至厭食,伴隨惡心感。由于吞咽功能開始受到影響,部分患者會出現進食困難。營養攝入不足會加速病情惡化,需要特別注意。
5、咬傷部位異常
被咬傷部位可能出現麻木、刺痛、瘙癢或灼熱感等異常感覺。這些癥狀表明病毒已沿周圍神經向中樞神經系統擴散。傷口可能已愈合,但異常感覺會持續存在并逐漸加重。

狂犬病潛伏期通常為1-3個月,短可至數日,長可達數年。一旦出現早期癥狀,表明病毒已侵入中樞神經系統,病情將迅速進展。患者應立即前往傳染病專科醫院就診,進行隔離治療。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接觸野生動物,被動物咬傷后應及時清洗傷口并接種狂犬疫苗。飼養寵物需定期接種疫苗,外出時注意防護。狂犬病可防不可治,預防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