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藥物治療主要包括非甾體抗炎藥、肌肉松弛劑和神經營養藥物三類,常用藥物有布洛芬、鹽酸乙哌立松和甲鈷胺。
1、非甾體抗炎藥:

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緩解頸部疼痛和炎癥反應,適用于神經根型頸椎病急性發作期。這類藥物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需在醫生指導下短期使用,避免與抗凝藥物聯用。
2、肌肉松弛劑:
鹽酸乙哌立松、氯唑沙宗可改善頸肩部肌肉痙攣狀態,尤其適合伴隨明顯肌緊張的椎動脈型頸椎病。用藥期間可能出現嗜睡副作用,從事駕駛或高空作業者需謹慎。
3、神經營養藥物:

甲鈷胺、維生素B12制劑能促進神經髓鞘修復,對脊髓型頸椎病引起的肢體麻木效果顯著。通常需要連續服用4-8周,嚴重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可配合注射劑型使用。
4、改善微循環藥物:
銀杏葉提取物、尼莫地平可增加椎基底動脈血流量,緩解椎動脈型頸椎病導致的眩暈癥狀。血壓偏低者需監測血壓變化,避免突然體位改變誘發跌倒。
5、外用鎮痛藥物:
氟比洛芬凝膠貼膏、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通過局部滲透發揮鎮痛作用,適合不能耐受口服藥物的患者。皮膚破損處禁用,使用后需觀察是否出現接觸性皮炎。

頸椎病患者除藥物治療外,應避免長時間低頭姿勢,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枕頭保持頸椎生理曲度。建議每天進行頸部牽拉訓練,如"米字操"等舒緩運動,工作時每40分鐘活動頸部。飲食注意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適度曬太陽促進骨骼健康。急性疼痛期可配合熱敷緩解癥狀,但脊髓型頸椎病禁用頸部按摩。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行走不穩、大小便功能障礙時需立即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