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肝功能檢查是產前常規篩查的重要項目,主要目的是監測妊娠期肝臟代謝變化及早期識別潛在疾病。妊娠期肝臟負擔加重,可能出現生理性指標異?;虿±硇愿螕p傷,需通過定期檢測保障母嬰安全。

生理性因素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會抑制肝臟對膽汁酸的排泄,約20%-30%孕婦出現堿性磷酸酶升高可達正常值2-4倍,屬于正常生理現象。血容量增加導致白蛋白濃度稀釋性降低,凝血因子合成增加則可能使轉氨酶輕微波動。部分孕婦妊娠晚期可出現手掌紅斑、蜘蛛痣等肝掌表現,與激素代謝相關。
病理性風險

妊娠劇吐可能導致轉氨酶升高2-3倍,嚴重者需排除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CP表現為皮膚瘙癢伴總膽汁酸>10μmol/L,可能增加早產風險。子癇前期患者約20%會出現肝酶異常,伴隨右上腹疼痛提示HELLP綜合征可能。病毒性肝炎活動期如乙肝DNA>2×10? IU/ml需評估母嬰傳播風險。
臨床處理路徑
發現轉氨酶輕度升高<3倍正常值建議復查并評估嘔吐、瘙癢等癥狀。膽汁酸升高需監測胎心,熊去氧膽酸可改善ICP癥狀。出現凝血功能異?;蚰懠t素>85.5μmol/L需考慮重癥肝炎可能。所有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孕婦應在孕24-28周進行病毒載量檢測。

孕28周后新發肝功能異常需緊急排除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該病起病兇險,特征為血糖降低、血小板減少伴意識改變。定期肝功能檢查能早期識別90%以上的妊娠相關肝病,建議所有孕婦在早、中、晚孕期各完成1次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