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膝蓋疼可能需要做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關節液檢查、骨密度檢查等。兒童膝蓋疼可能與生長痛、運動損傷、感染性關節炎、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骨腫瘤等因素有關,建議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1、體格檢查
醫生通過觀察膝蓋外觀是否紅腫、觸摸判斷局部溫度及壓痛感、測試關節活動度等方式初步評估病情。體格檢查可發現軟組織腫脹、關節積液等異常,有助于區分外傷或炎癥性疾病。
2、影像學檢查
X線檢查能顯示骨骼結構異常如骨折、骨腫瘤;超聲適用于評估軟組織損傷和關節積液;核磁共振對軟骨、韌帶等細微結構顯示更清晰。影像學檢查對鑒別生長痛與器質性疾病有重要價值。
3、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可判斷是否存在感染,C反應蛋白和血沉反映炎癥程度,類風濕因子檢測有助于診斷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實驗室檢查對感染性、免疫性疾病的篩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關節液檢查
通過關節穿刺獲取滑液,分析其顏色、黏稠度、細胞計數等指標。渾濁關節液提示感染性關節炎,黏稠度降低常見于炎癥性疾病,該檢查對化膿性關節炎診斷尤為重要。
5、骨密度檢查
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可評估骨骼礦物質含量,適用于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或存在骨質疏松風險的患兒。該檢查能發現代謝性骨病導致的膝蓋疼痛,但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家長應注意記錄孩子疼痛發作的時間、誘因及伴隨癥狀,避免劇烈運動加重損傷。日常可適當補充含鈣豐富的牛奶、豆制品,保證維生素D攝入促進骨骼健康。若疼痛持續超過兩周、夜間痛醒或伴隨發熱、關節變形等癥狀,須立即復診。醫生會根據初步檢查結果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做骨掃描、基因檢測等特殊檢查,切勿自行給孩子服用止痛藥物掩蓋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