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癥狀主要有月經周期不規律、經期延長、經量過多、非經期出血以及貧血相關表現。功能性子宮出血通常由內分泌失調引起,可能伴隨子宮內膜增生、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疾病。

1、月經不規律
月經周期紊亂是功能性子宮出血的典型表現,可能出現周期縮短或延長,兩次月經間隔時間少于21天或超過35天。部分患者會出現月經完全無規律,無法預測下次月經來潮時間。這種情況多由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紊亂導致,常見于青春期和圍絕經期女性。
2、經期延長
正常月經持續時間為3-7天,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經期可能延長至10天以上,甚至持續出血數周。出血時間過長容易導致失血性貧血,患者可能出現乏力、頭暈等癥狀。子宮內膜修復功能障礙和凝血機制異常是經期延長的主要原因。
3、經量過多
每次月經出血量超過80毫升即為月經過多,患者可能每小時需要更換衛生巾,夜間也需要起床更換,出血中可見較大血塊。長期經量過多會導致鐵缺乏性貧血,需要及時干預。這種情況多與子宮內膜增厚、子宮收縮乏力有關。

4、非經期出血
在兩次正常月經周期之間出現陰道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持續時間不等。這種不規則出血容易與器質性疾病混淆,需要通過婦科檢查排除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等病變。非經期出血通常與排卵障礙或黃體功能不全相關。
5、貧血癥狀
長期或大量出血會導致貧血,患者表現為面色蒼白、乏力、心悸、活動后氣促等癥狀。嚴重貧血可能影響心臟功能,需要及時糾正。貧血程度可通過血常規檢查確定,血紅蛋白低于110克每升即可診斷為貧血。

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應注意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飲食上可適當增加富含鐵元素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肝臟、菠菜等,幫助改善貧血癥狀。建議進行適度運動增強體質,但要避免劇烈運動加重出血。出現嚴重出血或貧血癥狀時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定期婦科檢查和激素水平檢測有助于評估治療效果和調整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