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癬通常表現為外陰皮膚紅斑、脫屑、瘙癢等癥狀,可能由真菌感染、接觸性皮炎、濕疹、銀屑病、扁平苔蘚等原因引起。
1、紅斑
外陰癬早期常見邊界清晰的紅斑,多呈環形或地圖狀,表面可能附著細碎鱗屑。真菌感染引起的紅斑邊緣隆起,中心區域可能逐漸消退;濕疹或接觸性皮炎導致的紅斑常伴隨水腫,瘙癢感明顯。患者應避免搔抓,穿著透氣棉質內褲,保持局部干燥。
2、脫屑
皮膚角質層異常脫落形成白色或灰白色鱗屑是真菌感染的典型表現,銀屑病引起的脫屑較厚呈銀白色,強行剝離后可見點狀出血。日常需減少使用堿性洗劑,清潔后及時涂抹醫用保濕劑,嚴重時需采集皮屑進行真菌鏡檢確診。
3、瘙癢
夜間加重的劇烈瘙癢多見于真菌性外陰炎,搔抓可能導致皮膚苔蘚樣變或繼發感染。濕疹引起的瘙癢常呈持續性,溫熱環境會加重癥狀。可短期使用抗組胺藥物緩解,但需在醫生指導下聯合抗真菌藥膏或糖皮質激素治療。
4、皮膚增厚
慢性反復發作會導致外陰皮膚粗糙肥厚,出現苔蘚樣變或色素沉著。扁平苔蘚可能伴隨網狀白紋或糜爛,銀屑病可見蠟滴現象。此類病變需通過皮膚活檢鑒別,治療上需配合免疫調節藥物或光療。
5、糜爛滲出
搔抓或過敏反應可能導致皮膚屏障破損,出現糜爛、滲液甚至膿性分泌物。繼發細菌感染時會產生異味,伴隨疼痛或燒灼感。此時需暫停所有刺激性護理產品,進行細菌培養后選擇敏感抗生素濕敷或口服。
建議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后完全擦干,避免穿緊身化纖衣物。飲食上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發作期間暫停使用衛生護墊。若癥狀持續超過兩周或出現潰瘍、水皰等表現,需及時至皮膚科或婦科就診,通過真菌培養、皮膚鏡等檢查明確病因。治療期間配偶需同步檢查,防止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