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主要由細菌上行感染、鄰近器官炎癥擴散、宮腔操作后感染等因素引起。常見病原體包括淋病奈瑟菌、衣原體、需氧菌和厭氧菌混合感染。

不潔性行為是急性盆腔炎的主要誘因。頻繁更換性伴侶或性行為后未及時清潔,可能導致病原體通過陰道進入子宮及輸卵管。患者常伴有下腹墜痛、異常陰道分泌物增多,需進行分泌物培養及藥敏試驗。治療以抗生素為主,如頭孢曲松聯合多西環素。
鄰近器官炎癥擴散也可能導致盆腔感染。闌尾炎、腹膜炎等疾病可能通過淋巴系統波及盆腔,患者可能出現發熱、下腹部壓痛及反跳痛。需針對原發疾病治療,同時使用廣譜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

宮腔手術操作后感染風險顯著增加。人工流產、刮宮術等可能破壞宮頸屏障功能,術后護理不當易引發炎癥。臨床表現為術后持續性下腹痛伴發熱,需靜脈注射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產后或流產后感染是特殊誘因。胎盤剝離面成為細菌滋生溫床,尤其合并胎膜早破或產程延長者。典型癥狀包括惡露異味、子宮壓痛,治療需覆蓋厭氧菌的甲硝唑聯合β-內酰胺類抗生素。

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發生嚴重感染。糖尿病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可能出現盆腔膿腫,需超聲引導下穿刺引流。出現持續高熱、劇烈腹痛需立即就醫,避免感染性休克等并發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