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疹通常出現在軀干、四肢尤其是手掌和足底、口腔黏膜等部位。梅毒疹是二期梅毒的典型表現,其分布具有特征性,可能由梅毒螺旋體感染后經血液播散引起。

軀干是梅毒疹最常見的發生區域,表現為玫瑰色或銅紅色的斑疹或丘疹,通常不痛不癢。皮疹可能呈現環形或弧形排列,表面可能有輕微鱗屑。

手掌和足底的梅毒疹具有診斷意義。這些部位的皮疹常表現為銅紅色斑丘疹,表面光滑或覆有細薄鱗屑,邊界清晰。手掌皮疹可能呈現特征性的"銅錢樣"改變。
口腔黏膜損害包括黏膜斑和扁平濕疣。黏膜斑好發于唇部、頰黏膜和舌部,表現為灰白色糜爛面;扁平濕疣多發生在潮濕的皮膚黏膜交界處,如肛周、外生殖器等部位,表面濕潤且含有大量梅毒螺旋體。

梅毒疹的出現表明疾病已進入二期階段,此時傳染性較強。皮疹通常持續2-6周后可自行消退,但病原體仍在體內繁殖。若發現上述特征性皮疹,特別是伴有其他全身癥狀如發熱、淋巴結腫大時,建議盡早就醫進行血清學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