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性陰道炎和霉菌性陰道炎是同一種疾病的不同名稱,均指由念珠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外陰陰道炎癥。區分兩者需結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及病原學檢測,主要有癥狀差異、病原體檢測、分泌物特征、伴隨癥狀、易感因素等要點。

1、癥狀差異
念珠菌性陰道炎典型癥狀為外陰劇烈瘙癢、灼痛,陰道分泌物呈白色凝乳狀或豆腐渣樣。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排尿痛或性交痛。瘙癢癥狀夜間加重,可能影響睡眠。外陰黏膜可見充血、水腫,嚴重時出現皸裂或淺表潰瘍。
2、病原體檢測
確診需通過實驗室檢查。陰道分泌物濕片鏡檢可見假菌絲或芽生孢子,陽性率較高。培養法可明確念珠菌種類及藥物敏感性,適用于反復發作或治療無效的患者。核酸檢測能快速鑒別白色念珠菌與非白色念珠菌感染。
3、分泌物特征
典型分泌物為白色、稠厚、無腥味的凝乳狀物質,常黏附于陰道壁。部分患者分泌物可能稀薄或呈水樣,需與細菌性陰道病鑒別。分泌物pH值通常小于4.5,與正常陰道環境一致。

4、伴隨癥狀
約半數患者伴有外陰紅腫、抓痕或苔蘚樣變。慢性感染者可能出現外陰皮膚色素減退或增厚。糖尿病患者易合并反復感染,需排查血糖控制情況。長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劑者感染風險增加。
5、易感因素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未控制的糖尿病、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皮質類固醇、免疫缺陷狀態等均為高危因素。緊身化纖內衣、局部清潔過度或使用堿性洗劑可能破壞陰道微環境平衡。

日常護理需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穿緊身不透氣衣物,選擇棉質內褲并每日更換。清洗外陰時使用清水即可,避免陰道沖洗。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濫用雌激素類藥物。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出現癥狀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用藥導致病情遷延。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性伴侶無癥狀時無須常規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