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屬于癌前病變,需要高度重視但無須過度恐慌。其危險性主要與病理分級、是否合并高危因素以及治療依從性有關,及時發現并規范干預可有效阻斷疾病進展。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發展為子宮內膜癌的概率顯著高于普通增生,特別是合并肥胖、糖尿病或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內分泌異常時風險更高。病理檢查中若出現細胞異型性明顯、腺體結構復雜等特征,提示癌變傾向較強。但通過孕激素類藥物如醋酸甲羥孕酮、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等規范治療,多數患者可實現內膜逆轉。治療期間需每3-6個月進行子宮內膜活檢評估療效。

少數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或復發患者需考慮手術治療,尤其已完成生育或圍絕經期女性可選擇子宮切除術。合并遺傳性腫瘤綜合征如林奇綜合征時,癌變風險會大幅增加,這類患者往往需要更積極的干預措施。病理確診為重度不典型增生時,臨床處理原則已接近早期子宮內膜癌。

建議確診患者建立規律的隨訪監測計劃,控制體重指數在正常范圍,避免長期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暴露。出現異常子宮出血癥狀應及時復查,治療期間可配合低脂高纖維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保持適度運動有助于改善胰島素抵抗,這對合并代謝異常的患者尤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