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釉質脫落可能由酸性飲食侵蝕、過度機械磨損、胃食管反流、磨牙癥、齲齒等原因引起。
1、酸性侵蝕:
頻繁攝入碳酸飲料、柑橘類水果等酸性食物會導致牙釉質脫礦軟化。胃酸反流患者口腔長期處于低pH環境,加速釉質溶解。建議餐后漱口中和酸性環境,使用含氟牙膏促進再礦化。

2、機械磨損:
橫向刷牙、使用硬毛牙刷或過度美白牙貼會造成物理性磨損。夜磨牙患者牙齒咬合面釉質呈鏡面狀缺損。推薦改用巴氏刷牙法,佩戴定制咬合墊保護牙面。
3、胃酸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與釉質腐蝕密切相關,可能與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胃內壓增高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牙齒舌側面片狀剝脫、冷熱敏感等癥狀。需治療原發病,睡前3小時禁食。

4、磨牙癥:
睡眠磨牙癥屬于副功能運動障礙,可能與精神壓力、咬合異常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晨起咀嚼肌酸痛、牙齒楔狀缺損等癥狀。行為療法聯合咬合板可減少釉質損耗。
5、齲病破壞:
變形鏈球菌代謝產酸導致局部脫礦,釉質表層出現白堊斑后逐漸崩解。含氟凝膠、樹脂滲透技術可阻斷早期齲損,深達牙本質層需復合樹脂充填。

日常需控制酸性食物攝入頻次,選用軟毛牙刷配合含氟護齦牙膏,每年進行專業涂氟處理。存在反酸或磨牙癥狀者應及時消化內科或口腔修復科就診,嚴重缺損可采用瓷貼面或全冠修復。鈣磷含量豐富的乳制品、綠葉蔬菜有助于釉質再礦化,避免用牙開啟瓶蓋等硬物接觸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