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酸痛可通過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雙氯芬酸鈉等藥物緩解,通常由運動過度、病毒感染、纖維肌痛綜合征、類風濕關節炎、電解質紊亂等原因引起。

1、非甾體抗炎藥:
布洛芬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炎癥反應和疼痛,適用于肌肉勞損或輕度關節炎。對乙酰氨基酚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緩解疼痛,但無抗炎作用。雙氯芬酸鈉對關節和軟組織炎癥效果顯著,胃腸刺激相對較大。
2、肌肉松弛劑:
鹽酸乙哌立松可緩解骨骼肌痙攣性疼痛,常用于運動損傷后肌肉緊張。替扎尼定通過調節脊髓神經遞質減輕肌纖維過度收縮,對纖維肌痛綜合征有效。用藥期間需警惕嗜睡和低血壓副作用。

3、抗病毒治療:
奧司他韋針對流感病毒引起的全身肌肉酸痛,需在發病48小時內使用。更昔洛韋適用于巨細胞病毒感染導致的肌痛,需監測肝功能。阿昔洛韋對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有效,可縮短病程。
4、免疫調節藥物:
甲氨蝶呤作為類風濕關節炎基礎用藥,需配合葉酸預防副作用。來氟米特通過抑制嘧啶合成緩解關節腫痛,用藥前需篩查結核。生物制劑如阿達木單抗適用于中重度自身免疫性疾病。
5、電解質補充:
口服補液鹽糾正脫水伴發的肌肉酸痛,含鈉鉀氯等電解質。葡萄糖酸鈣改善低鈣血癥引發的肌肉痙攣,靜脈用氯化鎂適用于嚴重低鎂。慢性腹瀉或利尿劑使用者需定期監測血電解質。

運動后酸痛可進行冷熱敷交替,每日補充2000毫升水分。增加香蕉、菠菜等富鉀食物攝入,避免突然劇烈運動。病毒感染期需保證7-8小時睡眠,類風濕患者建議每周3次低強度游泳或瑜伽。持續疼痛超過兩周或伴隨發熱、關節腫脹需風濕免疫科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