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風團、紅斑等癥狀,可能伴隨血管性水腫或全身反應。
1、皮膚瘙癢:
蕁麻疹最典型的癥狀是突發性劇烈瘙癢,常無明確誘因。瘙癢部位多出現在軀干、四肢或面部,搔抓后可能加重癥狀。冷敷或外用爐甘石洗劑可暫時緩解不適。

2、風團形成:
皮膚表面會隆起大小不一的粉紅色或蒼白色風團,邊界清晰,形態不規則。單個風團通常在24小時內自行消退,但可能反復發作。風團消退后不留痕跡,可能與組胺釋放導致血管擴張有關。
3、紅斑反應:
皮膚出現片狀紅斑,按壓后褪色,伴隨局部灼熱感。紅斑范圍可從指甲蓋大小擴散至手掌大小,常與食物過敏、藥物反應等因素相關。避免搔抓并使用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可改善癥狀。

4、血管性水腫:
約40%患者會出現皮下組織腫脹,多見于眼瞼、口唇等疏松部位。腫脹處質地堅實,按壓無凹陷,持續72小時以上需警惕遺傳性血管性水腫。可能與緩激肽通路異常激活有關,需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干預。
5、全身癥狀:
嚴重者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癥狀,或胸悶氣促、血壓下降等全身過敏反應。這類情況需立即就醫,可能與IgE介導的速發型超敏反應相關,需腎上腺素緊急處理。

蕁麻疹發作期間建議穿著寬松棉質衣物,避免熱水燙洗。飲食選擇低組胺食物如西藍花、蘋果,限制海鮮、發酵食品攝入。適度進行瑜伽、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調節免疫。慢性蕁麻疹患者需記錄發作誘因,定期復查過敏原。癥狀持續6周以上或伴隨呼吸困難時,應及時至皮膚科進行斑貼試驗、血清IgE檢測等專科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