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占位不一定需要切除子宮,具體處理方式需根據占位性質、患者年齡及生育需求綜合評估。主要治療手段包括期待觀察、藥物治療、宮腔鏡手術、子宮動脈栓塞術、子宮切除術。

1、期待觀察:
對于無癥狀的子宮肌瘤或子宮內膜息肉等良性占位,尤其是直徑小于3厘米且無惡變傾向者,可定期隨訪。每6-12個月通過超聲監測占位變化,期間若出現異常出血或占位增大需及時干預。
2、藥物治療:
孕激素類藥物如地屈孕酮、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如亮丙瑞林可縮小肌瘤體積,緩解月經過多癥狀。這類方案適用于近絕經期女性或手術前預處理,但需注意藥物副作用如骨質流失。
3、宮腔鏡手術:

黏膜下肌瘤或息肉可通過宮腔鏡電切術完整摘除,保留子宮結構。該術式創傷小、恢復快,術后3個月子宮內膜即可修復,適合有生育需求的女性。需警惕術中子宮穿孔風險。
4、子宮動脈栓塞術:
通過介入栓塞肌瘤供血動脈使其缺血萎縮,適用于肌瘤直徑5-10厘米且拒絕手術者。術后可能發生栓塞后綜合征發熱、疼痛,約15%患者需二次手術。
3、子宮切除術:
僅適用于懷疑惡變、占位直徑超過10厘米或合并嚴重貧血的圍絕經期患者。手術方式根據病情選擇腹腔鏡、陰式或開腹途徑,需充分評估卵巢功能保留必要性。

建議患者每日攝入30克膳食纖維如燕麥、奇亞籽維持雌激素代謝,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快走、游泳控制體重。術后3個月內避免提重物及盆浴,定期復查盆腔超聲。存在異常陰道排液或持續性腹痛時應立即就診,40歲以上患者建議每年進行宮頸癌篩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