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黑色素瘤需就診皮膚科或腫瘤科,通過病理活檢、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
1、皮膚科:
皮膚科醫生通過皮膚鏡檢查初步評估皮損特征,疑似黑色素瘤時進行組織活檢。典型表現為不對稱性皮損、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勻、直徑大于6毫米或短期內快速增大。

2、腫瘤科:
確診后需轉診腫瘤科進行分期評估,可能伴隨淋巴結腫大或遠處轉移癥狀。治療涉及廣泛切除手術、靶向藥物如維莫非尼、達拉非尼或免疫治療藥物帕博利珠單抗。
3、病理科:
活檢樣本由病理科進行組織學診斷,通過Breslow厚度測量評估浸潤深度。Clark分級和潰瘍存在與否影響預后判斷。

4、影像學科:
超聲檢查區域淋巴結,CT或PET-CT排查肺、肝等遠處轉移。MRI適用于腦部轉移篩查,骨掃描檢測骨骼受累情況。
5、整形外科:
大面積切除后需皮瓣修復,特殊部位如面部需考慮美觀重建。Mohs顯微描記手術適用于保留重要功能區域的組織。

日常需避免紫外線暴曬,每月自查全身皮膚變化,重點觀察新發色素痣或原有痣形態改變。術后定期隨訪監測復發,均衡飲食補充維生素D,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功能。出現衛星灶、瘙癢出血等異常及時復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