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每天吃豆三錢,何須服藥連年“、“五谷宜為養(yǎng),失豆則不良“的諺語。說明豆類對人類的健康起著很大的作用。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也證實,每天堅持食用豆類食品,只要2周的時間,人體就可以減少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概率。

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有一種豆類含有溶栓酶,它對于人體中血栓的溶解效果非常明顯。被稱為:化血栓第一豆。它就是:豆豉。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豆豉的功效和價值。
【豆豉簡介】
豆豉是中國傳統(tǒng)特色發(fā)酵豆制品調味料。豆豉以黑豆或黃豆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者細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質,達到一定程度時,加鹽、加酒、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緩發(fā)酵過程而制成。
豆豉約創(chuàng)制于春秋、戰(zhàn)國之際。《楚辭.招魂》中有“大苦咸酸“,根據(jù)注釋大苦即為豆豉。另有一種說法認為先秦文獻無豆豉,當是秦漢之際出現(xiàn)。《史記.貨殖列傳》始見豆豉記述。
《齊民要術》載有制作豆豉的技法。東漢開始用作藥物。以后歷代食籍、藥籍均有關于豆豉的記述。至今仍為重要調味料之一。
【豆豉的營養(yǎng)價值】
豆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20%)、脂肪(7%)和碳水化合物(25%),且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和鉀、鈣、鈉、鎂、硒、鋅、鉬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豆豉中還含有豆豉溶栓酶,對抗血栓有很好的療效。
【豆豉的藥用價值】
性味:苦,寒。
歸經:入肺、胃經。
功能主治:解表,除煩,宣郁,解毒。治傷寒熱病,寒熱,頭痛,煩躁,胸悶。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或入丸劑。外用:搗敷或炒焦研末調敷。
禁忌:
《藥性論》:“得酰良。“
《本草經疏》:“凡傷寒傳入陰經與夫直中三陰者,皆不宜用。“
各家論述:
《綱目》:“黑豆性平,作豉則溫。既經蒸?,故能升能散;得蔥則發(fā)汗,得鹽則能吐,得酒則治風,得薤則治痢,得蒜則止血;炒熟則又能止汗,亦麻黃根節(jié)之義也。“
摘錄:《中藥大辭典》
【豆豉的功效】
抗血栓、防止老年癡呆
豆豉中含有豆豉溶栓酶,是豆豉中的某些微生物在發(fā)酵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堿性絲氨酸蛋白酶,具有直接溶解血栓功能的同時,還能激活體內的纖溶酶原,從而增加內源性纖溶酶的量與作用,所以其溶解血栓的效率較原來的溶栓劑要高出很多。老年人因腦血栓會造成老年癡呆癥,現(xiàn)代醫(yī)學尚束手無策。而豆豉中含有的豆豉溶栓酶,可抗血栓,預防老年癡呆。
抗癌
豆豉中鈷的含量是小麥的40倍,有良好的預防冠心病的作用;鉬的含量是小麥的50倍,硒的含量比高硒食物大蒜、元蔥還高,而鉬和硒兩種元素雖然不能治療癌癥,但是都具有極強的抗癌作用。
美容、抗氧化、抗真菌
豆豉中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具有清除自由基,抗真菌和真菌毒素,抗血管收縮,抗溶血因子等廣泛的生物活性,因而在抗腫瘤、抗氧化、預防和治療老年人毛細血管脆弱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改善腸道菌群
豆豉中的有益菌對免疫功能、肌膚修復、正常消化和降低腸癌風險等都起到重要作用。美國《農業(yè)食品化學雜志》刊登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常吃豆類,攝入更多豆類纖維有助于腸道細菌產生更多有益健康的物質。
和胃消食
豆豉辛開苦降,寒能清熱,入胃經,則能和胃消食。若癥見脘腹飽脹,暖氣酸腐,不能食,大便不調,甚至黃疸,痞塊,膨脹,脈滑而緊盛。此乃氣機不利,食滯不消所致。可選用本,宣郁利氣,和胃消食。使氣機得通,飲食得消,則諸證自除。
促進食欲
豆豉還以其特有的香氣使人增加食欲,促進吸收。我國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曾大量生產豆豉供應志愿軍食用。
【豆豉的制作方法】
豆豉營養(yǎng)價值豐富,還可治療血栓問題,是非常好的藥食同源食品。市面上有豆豉銷售,但是有時間的朋友也可以在家自制豆豉食用,既健康又美味。下面是豆豉的制作方法:
自制豆豉
材料:黃豆、鹽、剁椒、辣椒面、花椒粉、姜末、白酒
制作方法:
1、黃豆洗凈泡一夜。
2、將黃豆煮熟,煮豆的水不要倒,加鹽保存在冰箱里。
3、黃豆放在溫暖的地方發(fā)酵3天左右,發(fā)酵好的樣子是豆子之間有了粘粘的液體就可以了。
4、發(fā)酵好的黃豆加鹽、剁椒、辣椒面、花椒粉、姜末拌勻。
5、將煮豆的水倒入,點些白酒。
6、裝入保鮮盒中,放在冰箱冷藏7-10天左右就可以食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