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發痧可通過補充電解質、物理降溫、調整環境、醫療干預、心理安撫等方式治療。發痧通常由高溫高濕環境、脫水、電解質紊亂、基礎疾病、情緒緊張等原因引起。
1、補充電解質:輕度發痧需立即補充含鈉鉀的飲品,如口服補液鹽、椰子水、淡鹽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飲用冰水,每小時攝入200-300ml液體,同時進食香蕉、橙子等富鉀食物。孕婦血容量增加更易出現電解質失衡,需監測尿量及顏色。

2、物理降溫:用32-34℃溫水擦拭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處,忌用酒精或冰水。可配合退熱貼敷額頭,保持室內通風。孕婦體溫調節能力下降,當體溫超過38℃可能影響胎兒神經發育,需每15分鐘復測體溫。
3、調整環境:立即轉移至陰涼處,解開領口腰帶,墊高下肢促進回流。使用空調或風扇降低室溫至26℃以下,濕度控制在60%以內。孕婦基礎代謝率高,在密閉車廂、陽光直射場所停留超過30分鐘風險顯著增加。
4、醫療干預:出現持續嘔吐、胎動異常需靜脈輸注林格氏液,嚴重者采用冷鹽水灌腸。中暑相關性宮縮可靜脈滴注硫酸鎂,抽搐發作時使用地西泮。妊娠期血容量變化可能加重循環衰竭,需監測胎心及宮縮情況。
5、心理安撫:焦慮情緒會加重應激反應,通過音樂療法、深呼吸練習降低交感神經興奮。家屬需避免過度驚慌,語言安撫時保持肢體接觸,孕婦情緒波動可能引發子宮敏感收縮。

孕婦夏季需穿著淺色棉質衣物,每日飲水量不少于2.5升,避免10:00-16:00外出。飲食選擇冬瓜湯、綠豆粥等清熱食材,運動以室內孕婦瑜伽為主。出現頭暈視物模糊、胎動減少超過50%需立即急診,妊娠中晚期發痧可能誘發胎盤早剝或早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