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可能遍布全身,常見于高溫潮濕環境下汗液排出受阻時。
1、痱子的發病機制:
痱子由汗腺導管堵塞引發,根據堵塞深度分為晶痱、紅痱和膿痱三種類型。晶痱表現為透明小水皰,多出現在頸部與軀干;紅痱伴隨紅色丘疹與瘙癢,好發于皮膚皺褶處;膿痱為繼發感染后的膿皰形態。全身性發作與衣物過厚、環境通風不良直接相關,嬰幼兒因汗腺發育不完善更易大面積出現。

2、全身性痱子的誘發因素:
持續高熱環境、劇烈運動后未及時清潔、長期臥床局部受壓均為常見誘因。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因代謝異常和皮膚摩擦增加,發病率顯著升高。使用油脂類護膚品堵塞毛孔,或穿著化纖材質衣物阻礙汗液蒸發時,可能加劇痱子擴散范圍。

3、護理與治療措施:
保持室溫25℃以下并加強空氣流通是關鍵,每日用溫水清洗后輕拍干皮膚?;继幙赏馔繝t甘石洗劑緩解瘙癢,繼發感染時需使用莫匹羅星軟膏等抗生素藥膏。選擇純棉透氣衣物,嬰兒尿布區需頻繁更換。避免抓撓防止繼發感染,出現發熱或膿皰擴散應及時就醫。

日常需保持每日至少2000毫升飲水,夏季可食用冬瓜、絲瓜等利濕食材。室溫過高時可使用空調除濕模式,但出風口避免直吹身體。嬰幼兒洗澡后需完全擦干頸部、腋窩等褶皺部位,睡前可涂抹少量嬰兒爽身粉。肥胖人群需注意腹股溝、乳房下等易積汗區域的清潔干燥,糖尿病患者應定期監測血糖水平。出現持續性瘙癢或皮膚潰爛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專業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