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脫落是指女性月經周期中,子宮內膜在激素調控下發生周期性剝脫并伴隨出血的生理現象,主要由黃體萎縮導致孕酮水平下降引發。子宮內膜脫落是月經形成的核心環節,其過程涉及激素調節、血管收縮、組織崩解等機制,正常脫落具有周期性、自限性特點。

1、激素調控
子宮內膜脫落受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精密調控。排卵后黃體分泌的孕酮維持內膜增厚,若未受孕,黃體萎縮導致孕酮水平驟降,引發前列腺素分泌增加,促使螺旋動脈痙攣收縮,內膜缺血壞死脫落。該過程需要雌激素與孕激素的協同作用,任何環節異常都可能導致脫落紊亂。
2、血管反應
脫落過程中螺旋動脈節律性收縮是關鍵環節。前列腺素F2α促使血管痙攣性收縮,導致內膜功能層缺血壞死,隨后血管擴張破裂出血。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下降加劇血管脆性,經血中含纖溶酶原激活物可防止血液凝固,確保脫落組織順利排出。
3、組織崩解
基質金屬蛋白酶被激活后降解細胞外基質,使內膜功能層與基底層分離。白細胞浸潤釋放炎性因子加速組織分解,同時宮縮幫助排出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該過程通常持續3-7天,脫落厚度約5-6毫米,過度或不足均屬病理狀態。

4、病理表現
異常脫落可能表現為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非經期出血,常見于子宮腺肌癥、子宮內膜息肉、凝血功能障礙等疾病。無排卵性異常子宮出血則因缺乏孕激素對抗,導致內膜不規則脫落,需通過診刮或宮腔鏡明確診斷。
5、臨床意義
規律性脫落是生殖功能正常的標志,異常脫落可能影響受精卵著床。人工周期治療通過外源性激素模擬生理性脫落,治療月經過少或閉經。絕經后異常脫落需警惕子宮內膜病變,必要時進行病理檢查排除惡性病變。

保持規律作息與適度運動有助于維持正常激素周期,避免過度節食或肥胖影響下丘腦功能。經期應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適量補充鐵質預防貧血,出現經量突變、劇烈痛經或周期紊亂時應及時就醫檢查。記錄月經周期特征有助于早期發現脫落異常,育齡女性每年應進行婦科超聲檢查評估內膜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