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靜脈高壓主要表現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脾大、腹水、肝性腦病和門體側支循環形成。門靜脈高壓通常由肝硬化、門靜脈血栓、血吸蟲病等因素引起,需通過藥物控制、內鏡治療或手術干預等方式改善癥狀。

1、食管胃底靜脈曲張
門靜脈壓力升高導致血液通過側支循環分流,食管胃底靜脈因血流增加而擴張迂曲。患者可能出現嘔血或黑便,嚴重時可發生失血性休克。內鏡下可見靜脈呈串珠狀或瘤樣突起,需通過套扎術或硬化劑注射治療。常用藥物包括生長抑素類似物奧曲肽、血管收縮劑特利加壓素等。
2、脾大
門靜脈血流受阻引起脾臟被動充血,導致脾臟體積增大并伴隨脾功能亢進。患者左季肋區可觸及腫塊,血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脾切除術適用于嚴重脾功能亢進者,部分患者可采用脾動脈栓塞術。脾大可能合并自發性脾破裂風險,需避免腹部外傷。
3、腹水
門靜脈高壓使腹腔內臟血管床靜水壓增高,同時低蛋白血癥加重液體滲出。患者表現為腹部膨隆、移動性濁音陽性,嚴重時出現臍疝或膈肌抬高。治療需限制鈉鹽攝入,聯合利尿劑螺內酯和呋塞米,頑固性腹水需行腹腔穿刺放液。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是常見并發癥。

4、肝性腦病
門體分流使腸道吸收的氨等毒性物質繞過肝臟直接進入體循環,干擾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患者出現性格改變、定向力障礙或撲翼樣震顫,嚴重時陷入昏迷。乳果糖可減少氨吸收,利福昔明能調節腸道菌群。蛋白質攝入需控制在每日每公斤體重0.5-1.2克。
5、門體側支循環
門靜脈與體循環間代償性建立的血管通路包括臍靜脈重新開放、直腸靜脈叢擴張等。腹壁可見海蛇頭樣靜脈曲張,痔瘡出血風險增加。側支循環程度可通過CT門靜脈成像評估,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能有效降低門靜脈壓力。避免用力排便可減少痔靜脈破裂出血。

門靜脈高壓患者應保持低鹽低脂飲食,每日鈉攝入量控制在2克以下,適量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避免進食粗糙尖銳食物以防劃傷曲張靜脈,戒酒并慎用非甾體抗炎藥。定期監測肝功能、血氨及腹部超聲,出現嘔血或意識障礙需立即就醫。適度有氧運動如散步有助于改善循環,但需避免增加腹壓的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