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可能由生理性震顫、甲狀腺功能亢進、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小腦病變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震顫
情緒緊張、疲勞或攝入過量咖啡因時可能出現短暫手抖,屬于正常生理反應。這種情況無須特殊治療,通過休息、減少刺激性飲品攝入可緩解。長期精神壓力過大可能加重震顫頻率,建議通過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調節自主神經功能。
2、甲狀腺功能亢進
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導致代謝亢進,常伴隨手部細微震顫。患者可能同時伴有心悸、體重下降等癥狀。確診需通過甲狀腺功能檢查,治療包括抗甲狀腺藥物甲巰咪唑、丙硫氧嘧啶等,嚴重時需放射性碘治療。
3、帕金森病
黑質多巴胺神經元退化引發的靜止性震顫,典型癥狀為搓丸樣抖動。疾病進展可能出現肌強直和運動遲緩。藥物治療常用左旋多巴、普拉克索等多巴胺受體激動劑,中晚期患者可考慮腦深部電刺激手術。
4、特發性震顫
家族遺傳性運動障礙表現為動作性震顫,持物或做精細動作時加重。飲酒可能暫時緩解癥狀但非根治方法。一線治療藥物包括普萘洛爾、撲米酮等,對藥物無效的重癥患者可嘗試丘腦毀損術。
5、小腦病變
腦卒中、多系統萎縮等損傷小腦共濟功能時,會出現意向性震顫,接近目標時抖動加劇。可能伴隨行走不穩、言語不清等癥狀。需通過頭顱MRI明確病因,治療原發病同時可配合康復訓練改善癥狀。
日常應注意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疲勞和情緒波動。適量補充富含維生素B族的全谷物、綠葉蔬菜有助于神經系統健康。震顫癥狀持續存在或影響生活時,應及時到神經內科就診,進行肌電圖、血液生化等檢查明確病因。避免自行服用鎮靜類藥物掩蓋癥狀,特定職業如外科醫生、精密儀器操作者出現手抖更應及早就醫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