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盤可能導致妊娠晚期無痛性陰道出血、胎兒窘迫、早產等并發癥,嚴重時可危及母嬰生命。前置胎盤的影響主要有胎盤位置異常、產前出血風險增加、分娩方式受限、產后出血概率升高、胎兒發育受限等。

1、胎盤位置異常
前置胎盤指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或覆蓋宮頸內口,可能完全或部分阻塞產道。這種異常位置會直接干擾胎兒正常娩出通道,增加剖宮產必要性。胎盤位置異常還會影響胎兒營養供應,導致生長受限。
2、產前出血風險
妊娠中晚期子宮下段拉伸時,前置胎盤附著處易發生剝離引發突發性無痛出血。反復出血可能導致孕婦貧血,嚴重出血需緊急輸血。出血量與胎盤覆蓋宮頸內口程度相關,完全性前置胎盤出血風險更高。
3、分娩方式受限
完全性前置胎盤必須選擇剖宮產終止妊娠,部分性前置胎盤也多數需手術分娩。自然分娩嘗試可能導致致命性大出血,手術時機需綜合評估孕周、出血情況及胎兒成熟度,通常安排在孕36-38周。

4、產后出血概率
子宮下段收縮力較差,胎盤剝離后血竇不易閉合,產后出血量常超過500毫升。合并胎盤植入時出血更兇險,可能需子宮動脈栓塞或子宮切除術。出血危險持續至產后24小時,需密切監測生命體征。
5、胎兒發育受限
反復出血導致胎盤灌注不足可能引發胎兒生長遲緩,完全性前置胎盤低體重兒概率較高。出血誘發宮縮還會增加早產風險,早產兒需面臨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并發癥。孕28周后建議定期超聲評估胎兒生長發育情況。

確診前置胎盤后應避免劇烈運動和性生活,保持大便通暢減少腹壓。孕中晚期出現陰道流血需立即臥床并就醫,血紅蛋白低于70g/L需輸血糾正貧血。建議選擇有輸血條件和新生兒重癥監護能力的醫院待產,分娩后需加強子宮收縮藥物使用和出血監測,母乳喂養可促進宮縮減少出血。定期產檢監測胎盤位置變化,部分邊緣性前置胎盤可能隨子宮增大上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