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重建手術是指通過外科手段修復盆底肌肉、韌帶等支撐結構的功能性手術,主要用于治療盆底器官脫垂、壓力性尿失禁等疾病。手術方式主要有陰道前壁修補術、陰道后壁修補術、骶骨固定術、經陰道網片植入術、腹腔鏡盆底重建術等。
1、陰道前壁修補術
陰道前壁修補術適用于膀胱膨出或尿道膨出患者,通過縫合松弛的陰道前壁筋膜來恢復膀胱和尿道位置。手術可能采用自體組織修補或合成材料加固,術后需避免重體力勞動以防止復發。該術式創傷較小但可能存在排尿困難等并發癥。
2、陰道后壁修補術
陰道后壁修補術針對直腸膨出或會陰體缺陷,通過修復直腸陰道隔和會陰肌肉改善排便功能。術中可能同時處理痔瘡或肛裂問題,術后需保持大便通暢。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性交疼痛或傷口感染等風險。
3、骶骨固定術
骶骨固定術通過將陰道頂端懸吊于骶骨前縱韌帶,適用于子宮切除術后陰道穹隆脫垂。可采用開放手術或腹腔鏡操作,使用不可吸收縫線或聚丙烯網帶固定。
4、經陰道網片植入術
經陰道網片植入術利用合成材料加強盆底支撐,適用于重度脫垂復發患者。網片可能引起侵蝕、感染或疼痛等并發癥,需嚴格篩選適應癥。術后需定期隨訪觀察網片位置及組織相容性。
5、腹腔鏡盆底重建術
腹腔鏡盆底重建術通過微創技術修復盆底缺陷,具有恢復快、創傷小的優勢。可同時處理多部位脫垂問題,但需要較高手術技巧。術中可能聯合使用生物補片或合成材料加強薄弱區域。
盆底重建術后需保持會陰清潔干燥,避免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壓的行為。建議進行凱格爾運動鍛煉盆底肌,術后6周內禁止性生活及盆浴。飲食應多攝入高纖維食物預防便秘,適量補充優質蛋白促進傷口愈合。定期復查評估手術效果,出現異常出血、發熱或持續疼痛需及時就醫。根據個體情況可能需要配合生物反饋治療或電刺激療法輔助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