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可通過口服阿莫西林、甲硝唑、頭孢克肟等消炎藥預防感染,用藥時機需結合創面情況與術后感染風險與口腔衛生、個體免疫力、操作創傷程度等因素相關。
1、術后評估:拔牙后是否需要服用消炎藥取決于手術復雜程度。簡單拔牙且無全身性疾病者可能無需用藥;阻生齒拔除或存在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時,醫生通常會開具3-5天療程的抗生素。創面較大者需在術后24小時內開始服用頭孢氨芐等藥物。

2、用藥時機:理想用藥窗口期為術后2小時內。此時藥物能有效抑制口腔細菌繁殖,降低干槽癥風險。若錯過最佳時機,應在醫生指導下補服克拉霉素等廣譜抗生素,但需避免與鎮痛藥同服。
3、藥物選擇:青霉素類如阿莫西林適用于多數患者,對厭氧菌感染可聯用奧硝唑。過敏體質者可改用阿奇霉素,種植牙患者需預防性使用羅紅霉素。藥物需完整服用既定療程,不可隨意增減劑量。
4、感染征兆:出現持續疼痛加劇、創口異味或發熱超過38℃時,提示可能發生感染。此時需及時復診,醫生可能調整為靜脈注射左氧氟沙星,并配合氯己定含漱液局部處理。
5、特殊人群:孕婦應避免使用四環素類,哺乳期首選阿莫西林。肝功能異常者需調整甲硝唑用量,兒童適用顆粒劑型如頭孢克洛。長期服用華法林者需監測凝血功能。

拔牙后飲食宜選擇常溫流質如牛奶、豆漿,24小時后可嘗試軟質食物如蒸蛋、土豆泥。避免辛辣、過熱或需咀嚼的食物,用健側進食。保持口腔清潔需術后24小時開始輕柔漱口,使用生理鹽水或專用漱口水,刷牙時避開創面。恢復期間禁止吸煙飲酒,減少劇烈運動,睡眠時墊高枕頭減少出血。術后48小時內可冰敷面部減輕腫脹,72小時后若仍有明顯疼痛或異常滲出需及時就醫復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