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的止瀉藥物可分為兩類:①減輕對腸粘膜刺激的止瀉藥,如鞣酸、鞣酸蛋白、次碳酸鉍等。②抑制腸蠕動的止瀉藥,如復方樟腦酊、苯乙胍啶(止瀉靈)等。在使用止瀉藥時應注意如下幾點。(1)腹瀉是多種疾病的常見癥狀。它有利于清除腸道的刺激性物質和毒性物質。因此,治療時應針對病因,不宜依賴止瀉藥。如果是腸道細菌感染所引起的腹瀉,應首先選用抗菌藥物治療。(2)劇烈而持久的腹瀉,會導致體內水和電解質的丟失及紊亂,可引起酸中毒甚至虛脫等。因此在對癥治療的同時,還可適當應用止瀉藥以控制癥狀。(3)如果是飲食不當引起消化不良或胃腸功能紊亂的腹瀉,應采用非特異性止瀉藥。如鞣酸蛋白,作用于腸道非炎癥性粘膜,使蛋自質凝固而形成保護膜,減輕腸道內容物對腸壁的刺激而阻止下瀉。又如次碳酸鉍,具有保護胃腸粘膜的作用而發揮止瀉功能。(4)抑制腸道蠕動的藥物,以含嗎啡的制劑較有效。臨床上常用的有復方樟腦酊等,但它不宜用于感染性腹瀉。苯乙胍啶可通過抑制腸管的運動而止瀉,但長期服用可致依賴性。近年來使用的易蒙停,能抑制腸蠕動及收縮,是一種極強的長效抗腹瀉藥。但肝功不全者應慎用,12個月以下嬰兒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