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可能影響患者壽命,其風險程度與感染控制、血管病變程度及全身代謝管理密切相關。糖尿病足潰瘍合并嚴重感染或下肢缺血未及時干預時,可能誘發敗血癥或多器官衰竭;規范治療下多數患者可通過截肢手術保命,但5年生存率仍低于無足部并發癥的糖尿病患者。

1、感染風險:糖尿病足潰瘍易繼發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等細菌感染,深部組織感染可能引發膿毒血癥。需每日用生理鹽水清洗創面,醫生可能開具頭孢呋辛、克林霉素等抗生素。
2、血管病變:下肢動脈硬化導致組織缺血壞死,踝肱指數<0.9提示血流障礙。血管介入治療如球囊擴張術、支架植入可改善血供,配合西洛他唑改善微循環。
3、神經損傷:感覺神經病變使患者忽視外傷,運動神經病變導致足畸形增加壓力。定制減壓鞋墊、每日檢查足底可預防潰瘍,甲鈷胺營養神經。
4、血糖波動:持續高血糖延緩傷口愈合,糖化血紅蛋白>7%需調整降糖方案。胰島素強化治療聯合動態血糖監測,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
5、全身管理:合并腎病者需控制蛋白質攝入,高血壓患者維持血壓<130/80mmHg。每周150分鐘有氧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飲食選擇低GI食物如燕麥、藜麥。

糖尿病患者應每年進行足部篩查,出現胼胝、水皰等前期病變時及時就醫。戒煙限酒可降低截肢風險,保持足部濕潤但避免趾間潮濕,修剪指甲需平直避免嵌甲。血糖達標與足部護理結合,能顯著降低糖尿病足導致的死亡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