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蜱蟲叮咬后需立即清除蟲體并消毒傷口。蜱蟲叮咬可通過正確拔除、局部處理、藥物干預等方式治療,通常由蜱蟲唾液毒素、病原體傳播等原因引起。
蜱蟲附著皮膚后,需用尖頭鑷子貼近皮膚夾住其頭部,垂直向上緩慢拔出,避免擠壓蟲體或殘留口器。拔除后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叮咬處,觀察是否有紅腫、疼痛等局部反應。
蜱蟲唾液中的生物活性物質可能引發過敏反應,表現為瘙癢性皮疹或局部水腫。可外用爐甘石洗劑緩解癥狀,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物減輕過敏反應。若出現發熱、頭痛等全身癥狀,可能提示病原體感染。
萊姆病、森林腦炎等疾病可通過蜱蟲傳播。叮咬后1個月內出現游走性紅斑、關節疼痛或神經系統癥狀時,需就醫檢測伯氏疏螺旋體抗體等病原體指標。早期使用多西環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可有效治療萊姆病。
清除蜱蟲后需連續監測體溫30天,記錄叮咬部位皮膚變化。戶外活動時應穿淺色長袖衣物,使用含避蚊胺的驅蟲劑。接觸寵物或植被后需檢查全身皮膚褶皺處,及時發現未吸附的蜱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