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上的白色鈣化物通常為牙釉質脫礦或早期齲齒表現,治療方法主要有局部涂氟、樹脂滲透修復、再礦化治療、窩溝封閉、飲食調整等。

1、局部涂氟
氟化物可促進牙釉質再礦化,抑制細菌產酸。適用于牙齒表面出現白堊色斑塊的早期脫礦,常用氟化鈉凝膠或氟保護漆。治療時由醫生將高濃度氟制劑涂抹于患處,形成保護層阻止礦物質流失。需注意氟過量可能引起氟斑牙,兒童應在專業監督下使用。
2、樹脂滲透
對已形成明顯白斑但未形成齲洞的患牙,可采用低粘度樹脂滲透技術。通過特殊樹脂材料封閉脫礦區域的微孔,阻止病變進展并恢復牙齒透光度。該方法微創且能保留更多健康牙體組織,治療后牙齒外觀接近正常。
3、再礦化治療
使用含鈣磷離子的再礦化制劑,如磷酸鈣復合物或生物活性玻璃,通過每日涂抹幫助修復脫礦區域。配合含氟牙膏使用效果更佳,適合輕度脫礦患者居家護理。再礦化過程需持續數周至數月,需定期復查評估效果。

4、窩溝封閉
針對后牙咬合面溝隙處的早期脫礦,可實施窩溝封閉預防齲齒發展。清潔干燥牙面后,用流動樹脂材料填充溝隙,隔絕細菌和酸性物質侵蝕。該方法尤其適用于兒童新萌出的恒磨牙,能有效降低齲齒發生概率。
5、飲食調整
減少攝入高糖飲食和碳酸飲料,控制餐間零食頻率。增加奶酪、牛奶等富含鈣質食物,咀嚼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進食酸性食物后及時漱口,避免立即刷牙造成釉質磨損。建立餐后清潔口腔的習慣,使用含氟漱口水輔助礦化。

日常需使用含氟牙膏配合軟毛牙刷輕柔刷牙,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潔每個牙面。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每半年接受專業潔治去除牙菌斑。兒童可每3-6個月進行預防性涂氟,孕婦等高風險人群應加強口腔護理。發現牙齒顏色改變或敏感癥狀時及時就診,避免脫礦進展為實質性齲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