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主要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牙齒松動和口臭。癥狀發展通常從早期牙齦炎癥逐漸進展為牙周組織破壞,嚴重時可導致牙齒脫落。

牙齦紅腫和出血是牙周炎最早期的表現。刷牙或進食時牙齦容易出血,牙齦顏色由淡粉變為深紅或紫紅,邊緣腫脹呈圓鈍狀。這與牙菌斑堆積刺激牙齦有關,需通過加強口腔清潔控制菌斑。
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牙周袋形成和附著喪失。牙齦與牙齒分離形成病理性牙周袋,探診深度超過3毫米,X線片顯示牙槽骨吸收。患者可能感到牙齒敏感或咀嚼無力。此時需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包括潔治和刮治。

牙齒松動和移位屬于晚期癥狀。由于牙槽骨持續吸收,牙齒支持組織減少,出現牙齒松動甚至自行脫落。前牙可能出現扇形移位,影響美觀和功能。這個階段往往需要牙周手術治療如翻瓣術或引導組織再生術。
口臭是常見伴隨癥狀。牙周袋內厭氧菌繁殖產生揮發性硫化物,導致頑固性口臭。改善口腔衛生配合專業清潔可有效緩解。少數患者可能出現牙周膿腫,表現為局部劇烈疼痛和腫脹,需及時就醫處理。

牙周炎癥狀存在個體差異,吸煙者和糖尿病患者癥狀可能更隱匿。定期口腔檢查能早期發現病變,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專業潔牙和牙周評估。






